活於物質豐盛、快時尚氾濫的時代,貪新忘舊我們只懂盲目追求日新月異的時裝飾品,彷彿遺忘了衣物所承載的情感與記憶。然而,香港新晉設計師 KIN YAN LAM卻沒有受世俗化影響而忘卻了自我,他以有機材質、天然染色技術以及珍貴的貴州手工藝,創作出自然感與溫度兼具的服飾,重新定義人類與服裝之間的關係。
這一次,讓我們一同走進KIN YAN的世界,聽聽他是如何在一片求快的時裝世代中,堅持以雙手製作值得我們細味的「慢時尚」。

你好 KIN YAN!你可以先跟我們介紹一下自己嗎?
KIN YAN:大家好我是 KIN YAN,我是一位設計師,也是品牌 KIN YAN LAM 的創辦人。
為什麼你會有成立同名個人品牌的想法?透過 KIN YAN LAM 這個個人品牌你想人們看到或感受到什麼?
KIN YAN:其實一開始我沒打算創立時裝品牌,從外國留學回歸後,我在 HKDI教了兩年書,誰不知在這兩年間我發現自己依然有著很強烈的創作欲,於是便決定自己創業,一開始我成立了一家名為GOOD NOW STUDIO 的染色工作室,染製不同顏色的衣服。機緣巧合之下我遇到一位顧客很喜歡我們的衣服,更邀請我們到上海,因此我們決定創立自己的品牌,並開始採用季節性概念去營運這個品牌,並且開始設立SHOWROOM、嘗試申請一些本地時裝基金,並跑到上海和巴黎擴展我們的市場。

KIN YAN LAM
當我觀賞你品牌的作品以及布料時,不難感受到一份「自然感」,這份「自然感」與你的自身經歷或觀點有沒有關係?
KIN YAN:這跟我的成長背景有關,我在中國大陸廣東一個村莊長大,由於那裡是鄉村地區,與城市有著截然不同的氛圍,因此我小時候就經常接觸大自然的一切,而讓我感到最平靜和舒服的狀態,就是接觸這些事物的時候。
因此,當我在進行創作的時候,就會想把這種的感覺帶進去,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使用的材料大部分是有機或天然纖維——例如棉、麻、羊毛,甚至連我們的縫線都是用棉製作的。
此外,我還留意到你十分著重於服裝的染色工藝,可以為我們分享你手下服飾所用到的染色技術嗎?
KIN YAN:我們目前專注於兩種染色技術,第一種是藍色染料,相信大家對於藍色染料都很熟悉,但我們在藍色染料上添加了一點啡色,令其呈現出灰藍色調,所以我們的深藍色和其他深藍色有點不一樣。
另外,我們亦有用「柿染」——這種染色技術會將柿的汁液直接塗抹在布料表面上,讓它在陽光下曬乾。在日本當地也有這種染色技術,它被稱為「KAKISHIBU」或「SUN-DYE」。這種染色技術是很特別的,我們要讓它在陽光下晾曬兩到三個星期,才能呈現出我們理想中的色調。

在現今講求速食的世代,許多時裝品牌(尤其是快時尚品牌)都輕視了染色工序,甚至運用了有毒的染料,你認為「天然染色」技術有著什麼獨特之處?
KIN YAN:我認為「天然染色」技術有著一份「生命力」,就以剛剛提到的「柿染」為例,當你經過多次穿著,它的顏色就會變得越來越不一樣。以牛仔褲為例,其顏色可能會褪色,但當你多次穿著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就會印證了你的穿著痕跡,但前提是衣服的質量和造工一定要好,當你穿上它一段時間過後,它就記錄了你各種的生活經歷和痕跡,因此你就不會輕易扔掉那件衣服。
此外,由於「天然染色」的工藝相當繁複,當你購買一件新衣服時,可以想想它背後的製作過程,當我們製作一件衣服時,背後也涉及許多不同人的努力——我們自己的製作團隊、版房師傅,還有位於貴州村裡的車衣姐姐。

為什麼你會選擇在貴州這個地方製作你品牌旗下的衣服?
KIN YAN:人們總是說貴州是中國最貧窮的地方,而正因為貧窮,才能保留傳統工藝。當我們到達貴州時,發現許多女性對針的使用方法相當熟練。因此,我想藉著我的品牌保留當地的傳統工藝,並讓當地女性能賺取更多收入,這樣一來,傳統工藝就得以繼續發展與傳承。
然而,既採用昂貴的布料,又運用了天然染色技術和手工藝,這三者合起來,服裝的製作成本必定想當高昂,但最後的作品真的能為你帶來理想的「回報」嗎?
KIN YAN:這點其實我經常都在思考的:若我品牌旗下一件服飾售價是數千美元,那為什麼人們會花這個價錢買我的衣服?我覺得真的有必要讓人了解我們服飾背後的工藝和故事,因為我們大多的製作成本未必一定花在服飾的布料,而是在於工藝上——每當我們製作一件衣服,我們需要「照料」它兩至三個星期,而且還需要留意天氣,整個製作成本包括工藝都不便宜,更何況內地的工資開始上漲。
另一方面,若我們的服飾以零售價格以 B2C(BUSINESS-TO-CONSUMER)模式發售,利潤當然不錯,但若以批發價發售,利潤則會大幅下降。現時品牌所賺取的收入扣掉租金、員工薪金及其他營運開支後,我本人基本上是沒有任何「工資」的。

談到這裡,作為品牌主理人的你,可以分享一下在香港經營一個獨立設計師品牌面對著什麼困難嗎?
KIN YAN:我認為最大的困難是租金和工資,基本上,如果你問 10 位本地設計師,他們也會答出相同的答案。
你認為身處於寸金尺土的香港,獨立設計師品牌是否要向商業化妥協——捨棄創作上的自由,跟隨主流的步伐?
KIN YAN:其實我們反而想走比較偏向商業化的路線,因為我們想向外界推廣我們的手藝。我需要更多人認出我們、接受我們,這樣他們就可以以我們製作的衣服與他們平常穿著的衣服進行混搭。
當然,我們也在建立自身獨特的審美,無論是顏色、切割還是圖案,你會認出這是 KIN YAN LAM 的作品。因此,我認為我們需要就此找到一個平衡點。我們品牌初期的服飾作品在剪裁和輪廓上其實是比較難穿著的,但經過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後,我們慢慢開始從中取得平衡。


另一方面,你認為香港這個地方,對你的創作帶來什麼影響?
KIN YAN:我認為在香港創業相對容易。首先,這裡有許多不同的支持,例如各種資助,還有不同人的支持和幫助。大城市的開放速度非常快,如果你吸引了很多關注,可以快速發展。但若談經營,那就另當別論了。我認為香港的好處在於,你可以有效率地完成某件事。

最後,藉著你的設計,你期望會為香港人帶來什麼啟發甚至是改變?
KIN YAN:我們希望藉著設計表達的是,當大家購買的每一件衣服後並不等同「結束」,就如我們剛剛提到的「柿染」染色工藝,服裝會隨著每個人穿著的習慣而出現有趣的變化——我穿著這件服飾會呈現這個效果,而當他穿著起來,則會呈現出另一個效果。
另一方面,我們是一家以染色為主的公司,除了購買新製作的服飾外,我們最希望的是,當客人在購買我們的服飾五年後,能把它帶回來,觀察當中的變化,並對其進行加工和改造。
我想我們的客戶或其他消費者在購買一件衣服時,事後會對背後的工藝和製作過程感興趣。因為在現今世代,購買衣服並不是什麼難事,因此我們希望透過自己的方式,讓人們對服裝背後的工藝和製作感興趣,並懂得珍惜服飾本身的存在。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