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近年韓國時裝產業看似發展一日千里,當地舉行的首爾時裝周(SEOUL FASHION WEEK)更取代了鄰國日本的東京時裝周,成為亞洲曝光率和參與度最高的時裝盛事。可是,若你深入了解韓國時裝產業,便會發現其表面光鮮亮麗的背後,往往缺乏一份能引起人們共鳴的文化底蘊與故事背景,因此,許多外強中乾的韓國設計師品牌往往「紅得快,完得更快」,不經意間便被新興品牌取而代之,然後消失得無影無蹤。
韓國時裝產業結構的單一化問題,與他們多年來強調的「順從」與「整齊劃一」的審美準則息息相關。然而,當地一個名為 PROTOCOL INDEX(前身為 PROJECT G/R)的新晉設計師品牌,正以一種不妥協的姿態挑戰這一規範。他們的「叛逆」並非為了破壞而破壞,而是拒絕讓時裝淪為純粹的商品,轉而將真實的精神特質與文化深度注入其中,銳意藉此打破韓國時裝根深蒂固的傳統格局。

問:HYEONGSEOK 你好,你可以先跟 MING’S 的讀者介紹一下自己嗎?
HYEONGSEOK:你好,我是 PROTOCOL INDEX 的創意總監 AUGUSTINE HYEONGSEOK OH。
問:很多人認識你都是因為你旗下的品牌PROJECT G/R( PROTOCOL INDEX的前身),為什麼你會創立 PROJECT G/R 這個品牌,而當初你想透過品牌表達一種怎麼樣的氛圍?
HYEONGSEOK:PROJECT G/R的初衷是與設計師同行分享新的願景,它旨在深入探索和拓展我們的核心設計理念。在早期階段,我們只專注於設計本身,而沒有特定的商業目標或傳遞什麼宏大的訊息和理念。

問:在數個月前,PROJECT G/R 把品牌名字改為 PROTOCOL INDEX,為什麼你會在品牌在亞洲甚至在世界時裝舞台站穩腳步之時,毅然作出改名此決定?
HYEONGSEOK:其實我們尚未站穩腳步,也未達成任何具體目標,而同一時間,先前品牌名字中的「PROJECT」一詞與我們的長期願景不符。作為新晉品牌,我們仍然希望能獲得大家認可,並展示我們所設計的作品。雖然我們尚未取得任何重大成就,但選擇這個新品牌名字就反映了我們的理念。
問:就此,你不害怕過去在 PROJECT G/R 努力所經營的形象以及顧客群一下子就消失嗎?
HYEONGSEOK:我們一直無所畏懼,並樂於接受挑戰,更何況,我認為整個過程才剛剛開始,現時我們只完成了不到 5 %的目標,未來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呢!

問:就我的角度來看,不論是 PROJECT G/R 定還是PROTOCOL INDEX,都散發著一種「叛逆」的氛圍,而我們《MING’S》的 10 月號主題正正是「SENSE OF REBELLION」,你本人對於「REBELLION」這詞有什麼看法?
HYEONGSEOK:這讓我想起在 1999 年,搬到英國留學時的經歷——當時我是區內唯一的亞裔,雖然我從未表現出任何負面情緒,但我認為我內心深處一直暗暗地反抗那些偶爾因被視為「異類」而遭受的不公,或許我的叛逆性格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因此,我不認為反叛本質上是壞事,人們常常將其視為一種破壞性的力量,而實際上,它也往往可以成為新創造力的催化劑,並成為開啟新時代的強大動力。
問:而就 PROTOCOL INDEX 的角度而言,作為品牌主理人的你認為隱藏於品牌中的「REBELLION」精神是什麼?
HYEONGSEOK:作為品牌主理人的我們對於當下的設計規範產生質疑,並創造出與眾不同的事物,這種悖論與反叛的精神,甚至融入了我們品牌的名字之中。對我們來說,展現一種全新的設計美學並非易事,更是我們反叛精神的實踐,同時也是我們對新時代的一種正面突破。

問:回顧一下 PROJECT G/R 時期的作品吧!你在 PROJECT G/R 時期推出一件「三層褲頭」褲子(3 LAYERED SWEATPANTS)而引起大眾熱議,這作品背後的設計靈感是從何而來的?
HYEONGSEOK:我們是在 2022 年底開始嘗試三層設計(3-LAYERED DESIGN),我更喜歡將不同的造型元素融入一件完整的衣服中。而此這個設計的靈感其實是來自我一位名為 BEEN 的朋友,他當時穿著好幾條褲子上街呢!

問:除了「叛逆」之外,看來「惡搞」也是你們的核心理念之一,你們是怎樣將這兩者元素合而為一,繼而以這兩種設計理念重塑傳統服裝的面貌?
HYEONGSEOK:我們的作品其實是基於解構和重構,同時也從當代藝術中汲取了許多靈感,例如擴展、誇張或簡化。此外,我們也嘗試於將事物拆開,然後重新組合,創造出完全不同的東西,這關乎在舊事物中尋找新的形態。
隨著多次嘗試後,使得「惡搞」幾乎成了我們設計的核心支柱,這源自於我們從真實的古著中汲取靈感,並對其進行重新詮釋。對我們而言,「惡搞」不只是一個玩笑,它也是一種表達我們叛逆精神、創造真正獨特事物的方式。
問:談到「文化」,不少外國人都認為普遍韓國的時裝品牌雖然在設計、物料、剪裁和形象的表達上都十分出色,但總是缺乏了一種文化和故事背景,於韓國這個國家長大的你,認為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HYEONGSEOK:我認為這源於韓國是一個經歷了快速和壓縮式成長的國家,而這種環境使得文化難以紮根,舉個例子,我父親那一代每天工作 11 個小時,每週工作 6 天,將所有精力都投入於工作和養家。
正因如此,我和合作夥伴 JUDE 在英國的生活時,深刻體會到時裝在英國已深深植根於一種文化,而不僅僅是一種商品,這也成為了我們在進行設計工作時的重要靈感來源。

問:PROJECT G/R 過去成功的地方在於能夠融合龐克、邊境和數碼文化,令品牌形象更鮮明突出,而這也是現今韓國品牌中少見的,你認為「文化」這個無形的事物對於一個時裝品牌而言,有著什麼重要性?
HYEONGSEOK:我認為將文化融入時裝需要一種真實的、生活的體驗,若作品缺乏文化的話,再多的努力顯然也是膚淺的!雖然我們身處於海外的時間並不長,但我們依然深受其打動,並有意識地努力學習和沈浸其中。我相信我個人對歷史和研究的興趣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儘管如此,在韓國營運這類型的品牌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我們渴望用新方法來應對這項挑戰,並正在探索利用 AI 等技術來實現此願景目標。許多朋友也在這個過程中給了我們幫助。我認為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合作,可以成為品牌文化的強大催化劑,成為向更廣泛受眾傳播品牌精神的媒介。
問:此外,過去韓國品牌予人的形象都總是設計很簡約、俐落,總之就是予人一種很聰明和乖巧的感覺,這某程度上與韓國的儒家文化價值觀有著很重要的關係,但以你們 PROTOCOL INDEX 為首的新世代時裝品牌則以「叛逆」為主要形象,會在韓國本土引起爭議甚至受排斥嗎?
HYEONGSEOK:我們的設計確實有時會引發爭議,並引來公眾的強烈反對,然而,我認為這個問題與儒家價值觀並沒有太大關係,更多的是因為韓國人有時傾向於對本土自身事物抱持著一種排斥或負面的看法。
雖然這並非主流觀點,但少數人的聲音往往會在網路上被放大。即使如此,我們的方向依然清晰,品牌的作品始終面向全球,而不僅僅是韓國本土,而我們設計的根源也是源自於我們在英國的經歷。

問:就此而言,你認為「叛逆」這一精神思想會為韓國時裝產業帶來什麼正面的幫助和提升?
HYEONGSEOK:縱使韓國時尚市場規模龐大,但我們的目標並非僅僅涵蓋整個韓國市場。品牌並不是追求巨大的商業成功,而是更傾向於與世界各地真心熱愛我們作品的人建立共鳴,並想慢慢用心跟大家分享我們的故事。

問:最後一題,你期望未來的PROTOCOL INDEX 會達到什麼高度,而品牌的出現又會為整個韓國時裝界帶來什麼衝擊呢?
HYEONGSEOK:不論是 CHAT GPT 和 GEMINI 都無法預測未來,就如同科幻電影裡一樣,我只能想像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因此我也無法確定地回答品牌未來會達到什麼高度,我只是在一步步向前邁進。
而就品牌願景方面,我還有很多事物想探索,像是計劃慢慢推出新的產品類別、手工系列和剪裁——品牌所有尚未展現的一面。我的最終目標是打造一個像COMME DES GARÇONS或YOHJI YAMAMOTO 般擁有長久生命力的品牌,不僅僅是在韓國本土受歡迎,而更希望在世界各地也受到人們的認可。

Comments